close

Viktor Frankl2.jpg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1905年3月26日出生於奧匈帝國京城維也納的猶太人家庭,並以92歲高齡於1997年9月2日逝世。

他是一位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創立了意義治療與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維也納第三代心理治療學派。

(前兩派為佛洛伊德學派、阿德勒學派,之後再來分享這些不同學派的著作,都很有意思呢!)

在德國入侵奧地利後,1942 年,他和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納粹逮捕,並在集中營中度過了3年時間,直到1945年4月27日被美國陸軍解救。獲救後才發現,他的家人都已死於集中營,除了移民澳洲的妹妹逃過一劫。

維克多·弗蘭克獲得世界各地共 29 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一共出版了 32 本書,光是英文版《意義的追尋》(Man's Search for Meaning)就銷售了九百萬本,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列為美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書籍之一。

2019出版的紀念歐元上,正是維克多·弗蘭克,他一生講過許多發人深省的話,一起來看看吧

image


1.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有著生活的手段,但沒有活著的意義。
Evermore people today have the means to live, but no meaning to live for.

 

2. 對異常情況的異常反應是正常的行為。
An abnormal reaction to an abnormal situation is normal behavior.

 

3. 當一個人找不到意義時,他會用快樂麻痺自己。
When a man cannot find meaning, he numbs himself with pleasure.

 

4. 當我們不再能改變情況時——我們面臨著改變自己的挑戰
When we are no longer able to change a situation - we are challenged to change ourselves.

 

5. 刺激和回應之間有個空間。空間裡是我們選擇回應方式的權利,而回應方式裡有我們的成長與自由。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In our response lies our growth and our freedom.

 

6. 讓人無法忍受的生活,從來不是因為環境,而是因為缺乏意義和目的。
Life is never made unbearable by circumstances, but only by lack of meaning and purpose.

 

7. 成功是完全的自我接納。
Success is total self-acceptance.

 

有打動你的那一句話嗎? 

我最喜歡第五句,祝福我們都能從我們的回應方式裡,看見自己的成長與自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yllis 的頭像
    Phyllis

    Phyllis & Gray

    Phyl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